虽然我国有旅游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居民从事旅游经营的住房类的管理,由省一级根据自己的旅游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关规定。近年来,旅游业特别是民宿业发展迅猛,北京、湖南、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2017年多个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导则》),明确了民宿行业准入和消防安全合格标准,但有的规定与当地规范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冲突。比如,《导则》对结合地方特色形成的民宿建筑予以否定,硬性指标使部分民宿特色消失,规定了楼梯数量、房间布局和防火材料,使古代建筑不能使用,失去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此外,土楼、坑院、窑洞、毡房、
大理洱海民宿在导则的试点阶段,因为不规范,一夜关闭了将近70家,让民宿行业的人感到不安。现有法律没有相应的完善措施,法律监督缺失,现行制度与各地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冲突现象,无法根据民宿的特殊性合理有效地进行监督。
二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无法有效行使联合管理职能;旅馆业发展涉及到消防、公安、工商、食品药品、旅游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但各部门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管理比较分散,缺乏统一领导和联合管理。但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联合监管权限,联合监管主体缺失。遇到问题,没有部门负责,相互推诿,不利于管理和问题的解决。并造成监管资源的不足和浪费,以及缺乏合理的监管责任划分和相应的处罚规定。与此同时,行业协会没有资格审核监管的依据和资格,多是空头协会,不能进行有效的行业引导。而政府、行业等监管主体不明确,处罚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民宿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违法处罚与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尽管各地都有对民宿的指导意见,也对依法取缔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但对于处罚金额的参考标准不同,差异较大,难以合理处罚,导致监管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对改善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提出确切要求,没有规定整改时间和整改关闭标准,造成了民宿无标准可循,无人投诉。此外,在民宿经营中存在的强制消费问题,以及消费者权益纠纷,由于经营主体资格的不确定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否适用还没有定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无法充分实现。
国家援助措施方面的相关法律尚需完善。2016年,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加强规划引导,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行奖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政策。”
这有利于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但是有必要明确的法律规范,比如,以奖代补,如何奖励?财务贴息,贴息的比例和标准是什么?工业投资基金,由哪些部门设立?哪个部门同时监管?
该文件还规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如休闲农庄、乡村旅馆、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所以,从法律上来说,对于特色民宿中的“特色”二字也应该有所规定,何谓特色?有没有涉及宗教信仰?和特征的界限都要有相应的规定。
等传统建筑也没有相应的法规。
推动旅店业健康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法治建设?
一是统筹规划,完善立法;制定一套全国性的、统一的法规是当前民宿发展的关键,建议尽快立法,尽快制定和颁布全国统一的民宿法规,健全治安管理、环境保护和卫生监督等制度。针对当前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立法机制不完善、法规冲突和法律不配套等问题,应加强立法调研,完善相关立法。
可借鉴台湾及其他地区的民宿立法经验,制定并在国务院层面上颁布全国性的民宿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等法规。旅游监督管理的地方立法应以促进民宿产业健康发展为前提,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特色与差异,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寻求发展,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实施细则,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宿产业法规体系。
二是明确监管主体,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中国已建立了中国民宿行业协会,应支持建立各级地方协会或自行建立政府认可的行业协会,并将其与当地特殊的人文环境和省法规中规定的准入标准相结合,经当地居民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认定后,报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备案。除了住宿外,增加其它服务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许可备案,如餐饮等民宿服务,要求经营者必须参加民宿协会,接受协会的监督和指导,遵守行业规范。
三是健全惩戒和淘汰机制,依法解决权益纠纷;提出建立民宿混合监管模式,实行行政监管和行业协会监管相结合,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管相结合,完善惩罚和淘汰机制,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公安、消防、卫生、税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按照规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管理,行业协会要建立诚信档案,开展日常监管,如严重违反行业规则,可实施强制性处罚措施,或通过网络平台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建立网络评价体系和民宿查询系统,设置电子围栏,打击非法设立和非法经营民宿行为。与此同时,对民宿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实行网络举报、网络管理。
四是完善扶持措施的相关法律规定。旅馆业的发展一直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约束,法律对旅馆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旅馆业才能顺利发展。通过立法可以解决民宿发展的盲点,引导民宿产业向体系化、规模化、健康化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民宿产业虽然发展状况良好,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此,需要加快地方立法,从环境保护、经营场所、内部管理、建筑规模、消防安全、办理手续、部门监管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